1953年7月的一天,华东军区第二三五团,战斗英雄迟浩田所在的部队,突然发生了一件令人困扰的事情。军区参谋长张爱萍来团视察,本该接待工作井然有序,但团里却并未接到具体的到达时间通知,甚至工作组也未能和张爱萍取得联系。
团部一时手足无措,立即派遣当时担任政治处副主任的迟浩田驾驶军车前去寻找张爱萍。迟浩田匆忙启程,却跑了很久都未找到首长的行踪。无奈之下,他只能通过沿途的部队军线报告寻找,却始终没有消息。
直到一个连队突然打来电话,报告称张爱萍已经在该连队。团部终于松了一口气,随即通知迟浩田赶往连队。迟浩田连忙驱车前往。
此时的张爱萍,正坐在班排中,和战士们亲切地交流。他关切地询问每个战士的生活情况,了解他们的伙食如何,家乡在哪里,以及在部队的适应情况。迟浩田到达连队后,按惯例向张爱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。
张爱萍认出了迟浩田,毕竟迟浩田作为战斗英雄,曾多次在军区及全军做过报告。张爱萍微笑着起身,主动和迟浩田握手。迟浩田向首长说明了团部的准备情况,建议张爱萍先到团部,但没想到张爱萍听后,直接摆手表示不必前往,笑着说道:“去团部干嘛,咱就在这里和大家聊聊。”
展开剩余74%迟浩田见状,虽然心里有些无奈,但只得一边向团部报告首长的决定,一边陪着张爱萍继续和班排的战士们交谈。氛围一度非常热烈,战士们完全没有想到,军区参谋长竟然如此平易近人,根本没有架子。
那么,这次视察为何与原定计划大相径庭?明明团里早早准备了迎接张爱萍的安排,却突然变卦,张爱萍为何会选择去连队而不是团部?实际上,团领导在接到通知时非常紧张,因为大家都知道,张爱萍为人治军极为严格,且一丝不苟。这也是团组建以来,首位来团视察的军区领导,大家对这次视察充满了压力。更为复杂的是,二十七军首长还特别指示过,军区的领导视察不允许有其他军队领导陪同,必须进行严密准备。
因此,团领导决定充分利用迟浩田的经验来筹划接待工作。迟浩田既是战斗英雄,又曾在全国范围内做过报告,算是见过大场面的人。然而,尽管迟浩田和张爱萍有过接触,但也并不了解张爱萍的性格,如何接待他,依然是一大难题。团里不得不紧急下达通知,要求全体成员加强作风建设,并且迅速准备了汇报材料和接待方案。
经过近三周的准备,大家终于等来了张爱萍的视察。然而,事情却发生了转折。原来,张爱萍在离开军区之后,决定临时更改行程。他告诉工作人员,这次视察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基层的状况,而不是单纯地去团部,因此他决定先去一个离团较近的连队。
工作人员迅速查看了部署图,选定了该团最近的一个驻防连队,直接带领张爱萍前往。连队的大门口,哨兵机警地发现了几辆军车,判断出首长已到。于是,他立即通知连队,同时连队也立刻向团部报告,才引发了开头的混乱。
当张爱萍到达连队后,所有人才真正感受到,原本令人生畏的军区参谋长,竟然如此和蔼可亲、平易近人。战士们渐渐放松了警惕,纷纷向张爱萍汇报自己的情况。
当迟浩田赶到后,张爱萍不仅介绍了迟浩田的英勇事迹,还鼓励战士们要向英雄学习。他特别强调,虽然朝鲜战争已经结束,但军人依然要保持训练,不打仗的军人是没有地位的。张爱萍的这番话深深打动了迟浩田和在场的战士们,让大家倍感振奋。
不久后,团领导也赶到了连队。当时,张爱萍已经和战士们共进了午餐。团领导劝说张爱萍,条件较为简陋的连队不如去团部休息,但张爱萍笑着婉拒了,他坚决表示:“就住在连队这里,哪里也不去。”
迟浩田晚年回忆时,深刻感受到这次视察体现了张爱萍不拘小节的领导风格,这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之后,迟浩田与张爱萍保持了较多的接触,尤其是在张爱萍卸任国防部长后,迟浩田也最终担任了国防部长。他回忆道,张爱萍的优良作风一直影响着他,并且在他自己担任职务时,始终以张爱萍为榜样,严格要求自己,力求无愧于这份荣耀与责任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河配资-股票市场配资-炒股配资平台网-网上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